传说蚩尤的坐骑是食铁兽,很多人说是大熊猫,那么上古时期是怎么有铁得概念??
我真的不敢想象,蚩尤骑着大熊猫作战的样子。所以,有些人想象力太丰富,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的。
首先,没有记载说蚩尤骑着熊猫,也没有记载说蚩尤有坐骑,我不知道蚩尤骑着“食铁兽”作战的到底出自哪里。
可以肯定的是,有记载的蚩尤和黄帝之间的对战,提到动物的只是“教熊罴貔貅貙虎,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”。
这里没有说熊猫,也没有说食铁兽。而所谓的“貔貅”,虽然有传言说是熊猫,但看史料记载,都只是说貔貅是瑞兽、猛兽,没有证据直接指向熊猫。
蚩尤那个时候,是没有文字记载的,所以实际的情况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,就像有学者分析的,当时的大决战,使用动物军团可能性都不大。所谓的“教熊罴貔貅貙虎”,实际上是各个部队(部落)的旗帜,以他们崇拜的图腾代表了这支队伍。
先不说食铁兽是不是熊猫,看看关于食铁兽的记载。这个最著名的就是《神异经》中记载说:“南方有兽焉,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,皮毛黑如漆,食铁饮水,其粪可为兵器,其利如刚,名曰啮铁。”
《神异经》是什么时候的书呢?汉代。汉代的时候,铁已经很普遍了。
汉代出现“食铁兽”,很正常了。
那蚩尤的时候,到底有没有铁的概念?现在来看,我国商代的时候,就已经用铁来做兵器。不过那时候的铁兵器不是人工冶炼的,而是直接使用天然陨铁锻造。
以此分析的话,上古时期完全有可能有“铁”的概念,也完全有可能出现铁质兵器。毕竟,使用天然陨铁打造兵器,比人工冶炼要简单得多。
至于熊猫那时候有没有参战,只能猜测了。如果真的参战了,估计也是那时候的熊猫确实 比较凶猛,算是一种野兽。
大战中的熊猫杀伤力太大,所以,被封印了,只能靠卖萌过日子。
上古时期蚩尤大战黄帝,坐骑居然是可爱的“滚滚”——大熊猫。只不过那时候的“滚滚”有个霸气十足的名字叫“食铁兽”。对于史书的这段记载,近年来一直被人们质疑:中国冶铁历史最早起源于商朝,上古时期怎么会有铁?
1、蚩尤的坐骑是食铁兽吗?
古籍中对于蚩尤的记载有很多,但常常前后矛盾。仅与黄帝大战的过程就有多个版本,涉及到的动物有熊、罴、貔、貅、貙、虎等。而对于蚩尤的形象,多认为其有八足、三首、六臂、铜头、铁额,刀枪不入。
蚩尤坐骑是食铁兽的说法更多流行于网络,并没有史料文字所依托。那么,网络说法的依据又是什么?据猜测,可能源自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。另外,关于蚩尤坐骑是食铁兽说法饱受质疑的原因,还在于人们认为上古时代中国还没有炼出铁来。
2、铁,在上古时期存在吗?
对于冶铁技术何时出现在中国,自古以来就有争议。通常认为起源于商期,而蚩尤大战黄帝时,根本就没有铁这个概念,何来食铁兽这种动物?但对于这个说法司马迁就不认同。他在《史记》中提到,夏朝时中国已有铁的概念。
是说大禹治水后,蔡山、蒙山路已修好,夷地治水取得成效。这里的土质青黑色,田地属下上,即第七等,赋税居下中,即第八等,有时居第七等或第九等。贡品有美玉、铁、银、可刻镂的硬铁、可做箭头的砮石、可制磬的磬石和熊、罴、狐狸……
也就是说,夏朝建立前就有了铁的概念。当然,后世认为司马迁写《史记》时多依据传说和民间野史,关于上古时期已有了铁尚不能定论。
3、大熊猫果真是食铁兽吗?
关于大熊猫叫名食铁兽的说法,多来自后人对诸多古籍的解释:南方有兽焉,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,皮毛黑如漆,食铁饮水,其粪可为兵器,其利如钢,名曰“啮铁”。有人把上述语言简化为:南方啮铁,粪利如钢,食铁饮水,腹中不伤。
吃铁排泄铁粪,可用铁粪做兵器的野兽,在《尔雅》中被称为“貘”。郭璞对“貘”的注解是:似熊,小头痹脚,黑白驳,能舐食铜铁及竹、骨,骨节强直,中实少髓,皮辟湿。通过古人对史料的注解,后人猜测这种食铁兽似熊、黑白花的模样无疑是大熊猫。
据网络流行的一个故事,说是有名饲养员在大熊猫馆中发现大半个铁盆被吃了,后来发现大熊猫排泄出铁粪才放心。对于这个说法的可信度不好鉴别,想必大熊猫是因体内缺铁才食用铁盆。
但对于国宝来说,在动物园精心照顾下,应该不会让大熊猫体内缺铁元素的。因此人们对于这个故事本身是存疑的。
感谢邀请。
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,希望试着回答一下。
蚩尤,上古时期九黎氏族部落首领。这里,我们必须明确一点,所谓上古时期,是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时期,那个时候没有文字,所以很多史事人物都带有较强的神话传说色彩。传说,蚩尤有八只脚,三头六臂,铜头铁额刀枪不入。在涿鹿率其81个兄弟与炎帝黄帝激战,黄帝在天神帮助下,终将蚩尤击败斩首,后黄帝尊蚩尤为战争之神,即兵主。
而蚩尤的坐骑叫做食铁兽,这只上古流传至今的战兽其实是我们非常熟知的萌萌的大熊猫。它的呆萌形象怎么也不会让人联想到不死不休的战神蚩尤吧。其实,大熊猫之所以被称为我们中国的国宝,不是因为萌,而是因为它在我们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,其祖先叫做始熊猫,化石在今云南被发现。
据传说,食铁兽被称为呲铁兽,上古神兽之一,一说为大熊猫,一说为貘,在北川县志中将大熊猫称为食铁兽。因在上古时期,大熊猫是食肉动物,经常闯入村民家中舔舐锅内的食物和盐,有人误以为是在吃铁,所以得名。
前面已经说了,这些都是发生在上古时期,没有文字记载,等到有文字的时候,已经口口相传了千万年的时间,神话色彩浓厚,是古代人民对曾经其历史的一种尊敬和缅怀。
物种在进化,人类也在进化,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以史为鉴的得失,至于是否有铁器已经不重要了,诚然,应该没有的,但是那段值得流传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应当继承发展的瑰宝。
以上仅为个人观点,欢迎赞+关注,欢迎留言讨论哦
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,那就是命名是在物种之后,很多传说中的物种或者考古发现的物种是后来人命名的。就像现在把恐龙化石称为恐龙,几百年前可能并不这么称呼。这只是现代人对它们的命名
上古时期没有铁的概念,不过同样的,上古时期也没有文字的概念,传说中仓颉造字,现实考古中发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,商代之前并没有出土或者证明文字的出现。因此基本可以断定的是蚩尤时期还没有文字对食铁兽的记载,那么剩下的留存方式还剩下口耳相传和绘图传承。
口耳相传的概率不是很高,它涉及到语音的流变,学过语言学的都知道发音在语音流变中是很不稳定的,据考证,春秋时期的发音和汉代以后差异很大。食铁兽之名作为上古存在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不大。
剩下的还有绘图,那时候木刻必然难以保存,只还剩下石刻并且不能风化,这种概率也不很高。
这样看来食铁兽还有两种命名方式,一是后人杜撰。进而以讹传讹,比如黄帝骑龙升天。二是前人描绘坐骑样子,后人匹配,就像明朝把长颈鹿当麒麟一样。
无论是哪种,都可以断定食铁兽之名并非上古存在,而是后人或伪或证而出现的。
这个问题很好回答,也很难回答。
之所以说很难回答是因为别时说铁,就是铜的出现年代也不被认可很早。因为考古没有早期发现,然而文化印记却表明铜出现非常早,并且祝融的意思也很明了,就是助融。从八口到百合花崇拜分明又都指向了原始冶炼器皿。目前土法炼锌还在使用那种炮弹状的冶炼器皿。而且道教炼丹无论如何都像是冶炼文化的一个变体遗留,丹可以是金属声。包括零丁洋和丁零人,都是指向越人,冶炼。铜在全世界的语言里也都类似铜和东这个语音。所以铜是可以大胆猜测出现很早的。
铁目前只是语音有东方指向,其它就谈不上了。不过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是因为,只要把食铁兽与缙云氏饕餮一联系就有眉目了。饕餮语音为Tao tie,饕餮又被认为是贪吃的神兽。他与颛顼氏梼杌Tao wu明显属于一个体系。与山西陶寺遗址名称之际唐陶时很贴切。其实颛顼氏和缙云氏都是九黎,只是颛顼属于老二家族,缙云氏属于老三家族。而当年的蚩尤就可能是老三家族,目前被苗族认领也反应了这点,九黎的图腾就是牛和虫,也就是蚩字,尤其苗蛮最后以牛和蝴蝶为图腾兼带养殖的狗为图腾。所以蚩尤化蝶与苗族以蝴蝶为标记之一是合理的。语音看,南方赤帝的确以狗肉为食为祭祀物。所以蚩尤与缙云氏有可能就是多面一体。饕餮为羊形象主要源自北三苗战败被迫离开山西陶寺,西迁至敦煌地区变成了西戎牧羊人。所以商代为同一体系民族击败对手夏人,所以纪念陶寺人的饕餮纹出现了。有人会以为殷墟有很多异族,其实上古都是多种族联姻联盟,两个争斗体系中黄、白、印第安都有,谁主导都不奇怪,方国联盟是平等的。
饕餮未必与铁有关,但后来确实使用了餮为铁音,也许铁树都是后来变化的字。苏铁又很有名,而缙云氏体系帝尧集团符号就是相对于越而言称苏。所以所谓食铁兽最大可能就是把饕餮这个语音和铁搞混了。后世词汇里有很多这种现象。这是我给出的一个推理。